這場新冠疫情的範圍之廣、持續時間之長、影響之大,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有切身感受。尤其是影響之大,更是讓全世界始料未及,重塑甚至改變了一些行業的規則和生態。就航運業來看,特別是海員市場,在這場疫情的狂風驟雨下,受到的影響簡直可以用驚濤駭浪來形容。 其中暴露的一個典型問題,就是三副三管輪的極度缺乏。 缺乏三副的直接後果就是:各大小公司瘋狂漲工資搶人!君不見,這幾個月以來,眼見三副工資像坐了火箭一樣蹭蹭地往上躥。臨近過年了,比去年此時翻一番都不止,關鍵是還招不到人!船公司紛紛叫苦不迭。 目前為止,三副工資已暴漲82%!而且還在漲 以散貨船為例,根據市場機構發佈的海員工資參考來看,2020年1月-11月期間三副的每月的工資情況如下:
不少業界人士認為,這其實是這麼多年來市場對三副工資補償式的“報復性”增漲。 前幾年市場上的三副“多如螻蟻”。且舉一例,筆者去年一條船的三位值班水手AB,竟然全是帶三副證的,最早的是2015年考出三副證;更狠的是一位二水OS,2014年考出來的三副白皮。由於前幾年水手工資被陸地職務追趕而流失,正巧市場上白皮三副供大於求,於是拆西牆補東牆,拿着三副當水手用,不少船員懷揣三副證,幹着水手工作、拿着水手工資。 於是,三副也流失了,被逼走了很多。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。三副被逼走了,又趕上了2020年疫情的疊加效應,特別是印度、菲律賓等海員供應大國,海員因為疫情嚴重而沒法出國(筆者聽聞某大外派公司,本來的單派船,疫情之下的現在,全套中國船員了!),船員緊缺到這種程度,市場不會因人的意志而動搖,於是乎,三副的工資就這樣井噴式地暴漲了。 回顧海員市場的行情,工資波動的原因很多,這裏説的肯定是原因之一,但也是很主要的原因之一。 三副緊缺下的行業怪相... 不管怎樣,三副極度緊缺和高薪之下,不少“歸因山林”的三副們紛紛出山了。筆者聽聞此前5年沒接上三副的一位船員,現在直派三副了!可以想象,市場力量是如此地奧利給?! 更有甚者,剛換三副證書的船員,據説也是直派三副!而這裏需要提醒船公司:小心拔苗助長、緊急上場出問題。疫情期間,也發生了很多船舶事故,確實需要我們提高警惕。 任何事都有其發展規律,循序漸進的温和過程才更有穩定性、更正常。眼下海員市場的劇烈波動,長久來看、整體來看,都不會持續下去,這也不是健康的海員市場。那麼,眼下業界能做些什麼呢? 疫情之後,拿什麼支撐海員工資的高增長? 疫情終究會過去,中國海員市場的整體爆發,整體飆漲工資,把中國海員市場的價碼提高了,把印度、菲律賓海員的價碼都比下去了。那疫情過後呢?拿什麼來支撐中國海員工資的增長?再多深想一個層次,中國海員市場整體是萎縮了,那海員管理公司呢?海員類大學的地位呢?......需要我們做的還很多,解決當前的問題,永遠解決不完,解決明天的問題,才是正確的方向。 另外更現實的是,面對被拔苗助長的三副們,他們有了證書,有了公司背書去直派。而作為船長,作為船東,是否能支付着高工資還睡得安穩? 我們相信,當前的三副未來能挑起航運的大梁,但是眼下我們能做點什麼?“靜待花開”?當然不是,“只有辛勤耕耘,才能靜待花開”。我們是不是該做點什麼?作為船長,作為管理公司,作為船東,眼下緊迫的,是重視船上的實際培訓,比以往更重視海上船上實操培訓。畢竟,航海專業實操性這麼強的專業,我們在學校拿出的是證書,船上才是實操性的東西。 - 結語 - 疫情當前,我們正經歷着前所未有的挑戰,我們該解決的,不止眼前的問題,更該防範未來的風險,防患於未然。航海類專業,學校的理論學習重要,船上的系統實操學習也重要,只是拔苗助長的行情下,船上實操培訓尤其緊急,比任何時候都更迫切,更該引起所有相關方的重視。從船長角度、配員公司角度、船東角度,都該拿出實際行動,否則萬一事故出現,悔之晚矣!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,抓緊打牢三副們的業務功底、築牢事故預防的防線,這才是正道。 END 來稿請投:tougao@cnss.com.cn 有態度 · 有深度 有高度 · 有温度 |
|